【兰州晨报】农民企业家房忠的创业情怀朴实感人
挣钱就是为了回报社会
20多年前,正当年轻力壮的他,凭着一种农家青年特有的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耐劲,靠着一辆架子车和一把铁锹,开始了他的“创业梦”。20多年来,他带领广大乡亲风里来雨里去,经过了无数的摸爬滚打,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如今由他一手创立、发展、壮大的白银市平川中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平川区乃至白银市响当当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已拥有愈亿元的总资产,固定职工达600人,企业发展正迅速地向标准化、多元化和集团化的快车道方向迈进。
他就是房忠,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作为一个优秀企业家,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谈及他的创业情怀,房忠毫不掩饰地说:“创业挣钱是我的责任,挣钱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回报社会,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二十年打拼
铸就企业辉煌
40多年前的响泉村,在白银市平川区宝积乡还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小村庄,1964年,房忠就出生在这里。20岁那年,为了能给家里增补点家用,房忠成为了村工程队的一员。那时候的村工程队,主要就是承担一些简单的房屋建筑,主要的工具就是架子车和铁锹。与同龄人相比,房忠从小就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年轻人,在工程队里,他一开始除了做一些搬砖、和水泥之类的活之外,虚心学习砌砖技术,并很快就成了一名比较优秀的泥瓦工。1983年,刚刚21岁的他便当上了工程队的副队长。几年后,他们这支乡村农民工程队,凭借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在当地很快便小有名气,承揽的工程业务不断增大,工程队也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多年的建筑实战经验,为他今后的辉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房忠依靠自己并不丰腴的基础,大胆地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白银市平川中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在区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下,购买了位于平川中区开发区的100亩土地,开始了他进军房地产的第一步。“当时开发区几乎什么也没有,路、水、电都不通,听说我在这个荒滩上买了100亩地要搞房地产,包括家人、亲戚和朋友没有一个表示同意和支持的。”对于当时艰难的第一步,房忠说,的确很艰难,家人和朋友们反对不说,最让人头痛的就是资金问题,从银行贷不上款,没有启动资金,最后还是在几位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帮助下,筹集了38万元,成为了他最初的房地产开发启动资金。因为当时建楼时,路、水、电还没有通,房屋并不被人们看好,当初每平方米400元的价格都很少有人问津,但这一切并没有动摇房忠盖房的决心。“因为是开发区,路、水、电这些基础设施迟早是要通的,一旦路通了,就可以将靖远电厂和平川老城区连为一体,开发区刚好介于二者之间,区位优势非常显著,到时一定会水涨船高。”
回想起当时的那种现状,房忠充满自信地说,只要是他看准的事,他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哪怕是冒险。结果没多久,随着开发区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平川区政府等部分行政职能部门陆续迁移开发区,其所开发的中区花苑一时成为人们看好的居家住所,新建楼房刚完工,便销售一空。单价由原来的每平方米400元上升到目前的均价900元。这艰难的第一步迈出后,更加增添了房忠创业的信心。同时,随着近几年煤炭电力等能源行业效益的明显增长,构成平川区主要消费群体的靖远煤业公司和靖远电厂及当地市民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不断增大,要求不断提高,给房地产的开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随后的几年里,在平川区历届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房忠审时度势,毅然投资新建了中区花苑小区二期、龙兴源小区和兴佳城等大型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在开发的初期,他们就确立了“让利于住户,享受于住户”的开发理念,在各个住宅小区内,从配套设施、园林绿化、景观建设、物业管理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高档住宅的风范,着力为平川人民营造自然、健康的花园式居住小区,受到了入住业主们的一致好评。另外,他还投资4100多万元,开发建设了总建筑面积为18334平方米的平川区中恒购物广场,为平川人民的休闲购物创造了一个都市化的购物环境,打造了平川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创业到成立自己的公司,房忠始终坚持着那种自小就有的韧劲和吃苦精神,就这样从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乡村工程队发展壮大成为现在拥有固定职工600多人,季节工达3000余人,总资产愈亿元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铸就了企业新的辉煌,一跃成为平川区乃至白银市房地产开发业届的佼佼者。
回报社会
彰显创业情怀
对于房忠来说,在房地产开发上的成功仅仅才是他事业的开始。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他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但挣钱的目的是为了回报社会。他认为造福社会是每一个成功的企业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只有不断地造福社会,回馈于民,才能将企业做得更大、更强。而教育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输送栋梁之才的熔炉,还是提高全民族素养的神圣殿堂。因此,投资教育就是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1996年,当他得知自己曾经就读过的平川区宝积乡响泉村小学校舍因年久失修亟待修整的消息后,积极筹措资金,组织人力、物力,将原本破败的校舍修缮一新,并增设了相关硬件设施,为此,他个人捐资、捐物达36万余元。随后又斥资92.6万元在屈吴山下为当地无法上学的孩子建造了一座“中华儿女红一军学校”。2001年,平川区实验中学要盖教学楼,在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他毅然垫资1000多万元。为改善平川区两个贫困乡镇———种田乡、复兴乡的教育环境,他又为两乡学校捐款、捐物达6万元。为平川区教师购房补助57万元;为平川二小捐款1万元。
为了进一步改善平川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平川的整体教育水平,2005年他投入巨资兴办了一所中等专业层次的普通职业技术学校———平川职业技术学校,把解决平川及周边地区城乡青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办学目的,逐步构建起“三部一中心”(职业教育部、基础教育部、继续教育部、培训中心)的总体格局。次年在平川职业技术学校基础教育部的基础上又创建了另一所学校———平川中恒学校。在房忠眼里,要办好一所学校,光有现代化的硬件是不够的,更需要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去管理和指导。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确立了严格的教师聘用制度,所有岗位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而建立了一支爱岗敬业、勤奋严谨的教师队伍。
房忠以一个企业家独到的眼光大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学校实施全员聘用制,推行人文管理的和谐工作环境和绩效管理机制相结合,建立骨干教师队伍,同时注重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挖掘每位教师的最大潜能和积极性,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创建平台,积极提供发展空间。一系列举措使全校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程度空前提高,通过严格的管理,雄厚的师资、优质的资源、科学的教法、良好的环境,让家长的教育投资得到了回报。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2006年第一届毕业生首次高考,中恒学校成绩喜人,其中文理科500分以上共计260多人,550分以上共计70多人,600分以上14人,平川区理科状元及第三、四名均为中恒学校夺得。如今,中恒学校已经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在社会各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房忠还将投身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也作为回报社会的一大重举,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并慷慨解囊。2000年为白银市慈善事业捐款2万元;2003年“非典”时期,他积极倡议为平川区战胜“非典”捐资捐物,带头捐款3万元,并曾多次深入到一线慰问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2005年为平川区慈善协会捐款13万元;为了绿化、美化、净化市容等光彩事业先后出资13万元。2007年初,他得知白银市第五中学学生李海荣因白血病急需医疗费用时,他一次就捐款2万元,并积极联系平川区慈善会为其多方筹措治疗费用。据粗略统计,多年来,房忠投向地方教育发展及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资金达4000万以上。
展望未来
绘就宏伟蓝图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房忠和他的中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当地已是名声显赫。如今只要人们漫步平川城区,沿途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在感叹平川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就会被一座座外观漂亮、设计新颖、环境幽美的楼宇和住宅小区所吸引,而这里面有几乎一大半都是房忠先生和他的公司的杰作。特别是他公司开发建设的平川区地税局办公楼、平川区教育局家属楼、平川中学教学楼等被省、市主管部门评为“优良工程”。花苑小区9#~13#住宅楼、平川人民广场分别荣获甘肃省建设工程最高奖“飞天奖”。公司被平川区消费者协会评为“2003.12~2005.12诚信单位”;被白银市公司行政管理局评为2004年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省消费者协会授予“2005.9~2007.8诚信单位”。为此,甚至有人这样评价说“平川的楼宇街道因房忠而变得美丽”。的确,经过平川中区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精心打造,许多居民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好房子。房忠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为社会创造了无法衡量的资源和财富。同时,社会对他的贡献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一个个荣誉光环不断地向他飞来。他个人被授予第四、五届“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被连续授予第四、五、六、七届“甘肃省乡镇企业家”称号,荣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甘肃省优秀青年”、“甘肃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甘肃省优秀政协委员企业家”、“白银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前不久,又被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和2006 “中华慈善人物”荣誉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目前,房忠的中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已经拥有房地产开发公司、平川区二建第八项目部、花苑物业管理公司、中恒商贸有限公司、中恒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平川职业技术学校和中恒学校等7个子公司。面对目前的辉煌,房忠并不满足,他说,他要继续努力壮大自己的公司,努力赚更多的钱,要进一步地回报社会。对于公司将来的发展,房忠已是踌躇满志,绘就出了一个宏伟蓝图。“下一步公司要向集团化的模式上发展,要完全采用集团化的管理模式,逐步让各个分公司‘断奶’,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能动性;积极开展股份制改造,增加员工持股人数,让员工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建立健全好用人机制、考核机制,只有这样企业才会不断发展,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他对此信心百倍。(文/图本报记者张其文)
本文刊登于2007年4月25日《兰州晨报》第A10版
《兰州晨报》电子版截图